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从紧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萧条?2022-05-24 01:42:58作者:韩和元



【和而不同】

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然被一些人妖魔化。


近日,“购买力”稳占欧美国家最热话题排行榜首,层出不穷的能源费“暴涨”、食品日用品涨价、缺货的新闻让人倍感焦虑。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4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法国人的情绪指数持续下降,跌至接近“2020年封城”的水平,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货膨胀。为此,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央行,纷纷祭出加息等从紧的货币政策予以应对,但政策一经推出,便立马遭到多方质疑。

其实,这也不难想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抱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创造繁荣和财富;而从紧的货币只会造成通货紧缩,带来普遍的经济萧条乃至贫困。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经济学家俱乐部(Le Cercle des économistes)主席、经济学者伊波立特·达勒比斯(Hippolyte d'Albis)就持有这一观点。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降低通胀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通常央行需要非常强劲地加息,利率上升往往会减少投资,并极大地减缓经济增长,进而导致工资减少。在他看来,通胀根本没有遏制的必要。

我想指出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然被一些人妖魔化。事实上从紧的货币不仅不会造成经济的萧条,反倒常常孕育着繁荣。

经典案例来自1865年-1879年的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研究告诉我们,这15年是美国高速成长的15年,更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爆发期。只不过在这15年里,美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宽松,反倒是趋紧的。

南北战争时期,考虑到内战融资的高额成本,美国联邦政府在1862年中止了黄金的可兑换,进而发行了不可兑换的“绿背纸币”(greenbacks)。在随后的两年里,绿背纸币供给急剧扩张,使得其对黄金的比值急剧下跌。一盎司黄金的官方价格从1834年的20.67美元涨到1864年40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在战争后期有所减小,但是直到1865年中期战争结束,黄金的美元价格一直高出其官方价格的50%以上。

战后,国内民众普遍要求重返金币本位制、美元升回到战前平价的呼声普遍强烈。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要消除“金币升水”即黄金的市场价格和官方价格之间的差异。通过简单的数量理论推理后,政策制定者认为紧缩货币是达到其目的的合适政策工具。因此,在约翰逊总统的支持下,国会在1866年4月通过了《紧缩法案》。该法案指示当时的货币管理当局——财政部大量召回已发行的绿背纸币。考虑到最初公众对尽快恢复金币可兑换性的支持,财政部采取了激进的措施,在1865年和1867年间,将基础货币减少了20%。其后,又分别于1869年通过了《公开信贷法案》,1875年通过了《恢复硬币支付法》。

这一系列的政策,有效促使了价格总水平持续平稳下降,并且使得当局从容面对1879年1月恢复硬币支付(也就是全面回归金本位制)的到来。另外,美国实际产出水平在1869年到1879年这十年内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长4到5个百分点。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里,(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物价水平下降了一半,但与此同时,经济继续高速增长。”而这种有趣的现象,所得出的结果是“一方面,这为货币制度安排的争议埋下了隐患,而且注定会有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这里所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正是基于美国于1865年-1879年的经验,而在一战后努力地想回归金本位。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定将使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

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这二者的同时出现,使我们对通货紧缩和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共存如今这一广为接受的观点的正确性,不得不产生怀疑。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从紧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萧条?2022-05-24 01:42:58作者:韩和元



【和而不同】

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然被一些人妖魔化。


近日,“购买力”稳占欧美国家最热话题排行榜首,层出不穷的能源费“暴涨”、食品日用品涨价、缺货的新闻让人倍感焦虑。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4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法国人的情绪指数持续下降,跌至接近“2020年封城”的水平,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货膨胀。为此,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央行,纷纷祭出加息等从紧的货币政策予以应对,但政策一经推出,便立马遭到多方质疑。

其实,这也不难想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抱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创造繁荣和财富;而从紧的货币只会造成通货紧缩,带来普遍的经济萧条乃至贫困。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经济学家俱乐部(Le Cercle des économistes)主席、经济学者伊波立特·达勒比斯(Hippolyte d'Albis)就持有这一观点。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降低通胀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通常央行需要非常强劲地加息,利率上升往往会减少投资,并极大地减缓经济增长,进而导致工资减少。在他看来,通胀根本没有遏制的必要。

我想指出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然被一些人妖魔化。事实上从紧的货币不仅不会造成经济的萧条,反倒常常孕育着繁荣。

经典案例来自1865年-1879年的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研究告诉我们,这15年是美国高速成长的15年,更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爆发期。只不过在这15年里,美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宽松,反倒是趋紧的。

南北战争时期,考虑到内战融资的高额成本,美国联邦政府在1862年中止了黄金的可兑换,进而发行了不可兑换的“绿背纸币”(greenbacks)。在随后的两年里,绿背纸币供给急剧扩张,使得其对黄金的比值急剧下跌。一盎司黄金的官方价格从1834年的20.67美元涨到1864年40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在战争后期有所减小,但是直到1865年中期战争结束,黄金的美元价格一直高出其官方价格的50%以上。

战后,国内民众普遍要求重返金币本位制、美元升回到战前平价的呼声普遍强烈。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要消除“金币升水”即黄金的市场价格和官方价格之间的差异。通过简单的数量理论推理后,政策制定者认为紧缩货币是达到其目的的合适政策工具。因此,在约翰逊总统的支持下,国会在1866年4月通过了《紧缩法案》。该法案指示当时的货币管理当局——财政部大量召回已发行的绿背纸币。考虑到最初公众对尽快恢复金币可兑换性的支持,财政部采取了激进的措施,在1865年和1867年间,将基础货币减少了20%。其后,又分别于1869年通过了《公开信贷法案》,1875年通过了《恢复硬币支付法》。

这一系列的政策,有效促使了价格总水平持续平稳下降,并且使得当局从容面对1879年1月恢复硬币支付(也就是全面回归金本位制)的到来。另外,美国实际产出水平在1869年到1879年这十年内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长4到5个百分点。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里,(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物价水平下降了一半,但与此同时,经济继续高速增长。”而这种有趣的现象,所得出的结果是“一方面,这为货币制度安排的争议埋下了隐患,而且注定会有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这里所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正是基于美国于1865年-1879年的经验,而在一战后努力地想回归金本位。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定将使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

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这二者的同时出现,使我们对通货紧缩和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共存如今这一广为接受的观点的正确性,不得不产生怀疑。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