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硕士博士进中小学 教学质量飞升了吗?2021-12-07 09:26:56作者:魏敏

有戏言称,“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貌似调侃,实则戳中了职场痛点。据了解,教师圈内私下里公认它为“第一法则”。在取得考编资格之前,需要先拿到教师资格证。所以“图书馆里转一圈,除了考研党,最多的就是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身边认识的同学都在考,问题是学中文的在考,学法律、学通信的同学也在考,包括曾言之凿凿不想当老师的同学也在跟风”。据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教师资格证的报考人数有呈倍数翻升之势。这当中,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毕业生已“抵达战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名牌中小学编制,而这些中小学也乐得将绣球抛给这些曾经的学霸。以深圳中学为例,去年共有66名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的新教师加盟该校,所有新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了40%,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占据了一半的比例。

这一轮流转的风水,也直接促使在曾经的外语热、计算机热、财经热之后,师范类专业成为近两年高考报考与录取的大热门,在一些省市,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仅比北大、清华低10多分,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线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而向来有“人精”风向标意义的包邮区(江浙沪皖)师范报考与录取也是大热,一改往年冷门、兜底的“磕碜”状,高分考生报考师范大有人在。这一现象的成因,自然有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教师作为体制内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还有寒暑假,实属“稳”字当头的好选择。但“稳”字同样耳熟,往年家长、老师帮忙填志愿,提到师范也没少念叨“稳”。之所以现在有人听得进,主要还是归因于中小学教师待遇的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对于教师待遇的重视,已经“变态”到引发严重内卷的程度,引来清北复交等名校硕博、博后来争抢就可以理解。

应该看到,中小学教师这一行当有其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教育更是一门与未成年人、与青春期的“小大人”们打交道的,异常复杂的“艺术”。名校硕博这些曾经的学霸,能否胜任三尺讲坛,短时间内令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甚至于做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保育员”一般的班主任,实在是一件未知因素太多的事情。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效果显现还尚待时日。也如同不少人事先所料,已经有不少名校硕博毕业生在工作了一两年后,选择逃离这一“围城”。尽管这些离职个体的声音很容易就被“围城”外的喧嚣所掩盖,但他们的离开无疑反映出当前体制内中小学的某些问题。

这些问题有痼症,也有新疾。初为人师,“累”是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其中班主任更是从早到晚全天候,全方位的那种累,“老师这份工作没有下班的感觉”。即使是为外界所艳羡的寒暑假,暂不论“双减”之后国内多个城市已正式开启小学暑期托管服务,本身也被各种进修与继续教育所填满。但这种身体上的累,其实很多人也许可以逐步调整与适应,名校学霸们多受不了的是身心俱疲。因为这些优秀人才,多会在教学上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多欲在教育质量上有一些自己的创新,但往往“出师未捷身先困”,本就不充裕的时间经常被一些教学之外的工作挤占——各种会议、活动、评比、表格、论文等各种非教学事务,教学精力乃至45分钟课堂上的精力都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挫败感与幻灭感难免来袭。仅凭高薪一项,难以留人,因为这些顶尖学府的高学历人才,去别的行业,竞争力也不容小觑。

“教师”二字虽与很多赞誉联系在一起,但本质上,它不过是一份职业而已。一旦影响教师从教积极性的暗流过多,教师会不会在相关工作中带有负面情绪,以至于将中小学教师岗位口碑拖累至“鸡肋”,无疑是关系到师范热能否持续,中小学能否吸引高质量人才,最终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作者系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师)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硕士博士进中小学 教学质量飞升了吗?2021-12-07 09:26:56作者:魏敏

有戏言称,“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貌似调侃,实则戳中了职场痛点。据了解,教师圈内私下里公认它为“第一法则”。在取得考编资格之前,需要先拿到教师资格证。所以“图书馆里转一圈,除了考研党,最多的就是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身边认识的同学都在考,问题是学中文的在考,学法律、学通信的同学也在考,包括曾言之凿凿不想当老师的同学也在跟风”。据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教师资格证的报考人数有呈倍数翻升之势。这当中,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毕业生已“抵达战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名牌中小学编制,而这些中小学也乐得将绣球抛给这些曾经的学霸。以深圳中学为例,去年共有66名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的新教师加盟该校,所有新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了40%,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占据了一半的比例。

这一轮流转的风水,也直接促使在曾经的外语热、计算机热、财经热之后,师范类专业成为近两年高考报考与录取的大热门,在一些省市,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仅比北大、清华低10多分,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线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而向来有“人精”风向标意义的包邮区(江浙沪皖)师范报考与录取也是大热,一改往年冷门、兜底的“磕碜”状,高分考生报考师范大有人在。这一现象的成因,自然有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教师作为体制内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还有寒暑假,实属“稳”字当头的好选择。但“稳”字同样耳熟,往年家长、老师帮忙填志愿,提到师范也没少念叨“稳”。之所以现在有人听得进,主要还是归因于中小学教师待遇的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对于教师待遇的重视,已经“变态”到引发严重内卷的程度,引来清北复交等名校硕博、博后来争抢就可以理解。

应该看到,中小学教师这一行当有其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教育更是一门与未成年人、与青春期的“小大人”们打交道的,异常复杂的“艺术”。名校硕博这些曾经的学霸,能否胜任三尺讲坛,短时间内令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甚至于做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保育员”一般的班主任,实在是一件未知因素太多的事情。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效果显现还尚待时日。也如同不少人事先所料,已经有不少名校硕博毕业生在工作了一两年后,选择逃离这一“围城”。尽管这些离职个体的声音很容易就被“围城”外的喧嚣所掩盖,但他们的离开无疑反映出当前体制内中小学的某些问题。

这些问题有痼症,也有新疾。初为人师,“累”是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其中班主任更是从早到晚全天候,全方位的那种累,“老师这份工作没有下班的感觉”。即使是为外界所艳羡的寒暑假,暂不论“双减”之后国内多个城市已正式开启小学暑期托管服务,本身也被各种进修与继续教育所填满。但这种身体上的累,其实很多人也许可以逐步调整与适应,名校学霸们多受不了的是身心俱疲。因为这些优秀人才,多会在教学上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多欲在教育质量上有一些自己的创新,但往往“出师未捷身先困”,本就不充裕的时间经常被一些教学之外的工作挤占——各种会议、活动、评比、表格、论文等各种非教学事务,教学精力乃至45分钟课堂上的精力都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挫败感与幻灭感难免来袭。仅凭高薪一项,难以留人,因为这些顶尖学府的高学历人才,去别的行业,竞争力也不容小觑。

“教师”二字虽与很多赞誉联系在一起,但本质上,它不过是一份职业而已。一旦影响教师从教积极性的暗流过多,教师会不会在相关工作中带有负面情绪,以至于将中小学教师岗位口碑拖累至“鸡肋”,无疑是关系到师范热能否持续,中小学能否吸引高质量人才,最终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作者系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师)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