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讲故事也要细思量2020-10-23 02:11:17作者:木木

前段时间,大约是为了能更浅显且形象地把某个经济政策措施分析清楚,使读者更容易辨别其优劣、得失,有人编了一个两个小孩卖烧饼的故事。挺有意思。故事不长,赘述如下:

某地,两个小孩帮家里卖烧饼。出摊前,家里人规定:再饿也不准吃自家饼子!俩孩子答应了,但他们没去大市场,而是在一个无人的荒地里支起了烧饼摊儿。然后,甲孩饿了,用一个铜板买了乙孩的一个烧饼——没吃自家烧饼,合规。不久,乙孩也饿了,用刚赚来的那个铜板,买了甲孩的一个烧饼——也完全合规。如此反复交易,直到天黑,俩人的烧饼卖完了、也吃完了,但交易额只有一个铜板。

一个很生动的小故事。编故事的人想表达的意思和想宣泄的情绪,也很清楚。不过,这个生动的小故事却似是而非,禁不住细究。

其一,俩孩子的家里人,为什么规定再饿也不准吃自家饼子?这是整个故事的基础,无论是逻辑上,还是依了人情世故,这个基础都有问题。

其二,俩孩子为什么不去大市场,偏要把烧饼摊儿支在荒郊野地?但凡脑子没注水的,做出如此选择,总要多多少少考虑一下后果,除非一开始就筹谋好了,吃完烧饼就跑路,否则,回家之后怎么向爹妈交待呢?如此安排故事情节,于情于理明显讲不通,更关键的是,俩孩子的选择居然一样,就更有问题。

这是从俩孩子主观方面的分析,或许客观上也有问题。比如,传说中的大市场就根本不存在,甚至连小市场也没有,俩孩子的选择就可以理解了。再比如,市场确实有,但距离太远,俩孩子走到天黑也到不了;或者通往市场之路太难走,有豺狼虎豹,有荆棘险阻,这条路俩孩子很难走得通。还比如,市场的苛捐杂税太多,卖烧饼的钱还不够交税的,或者有欺行霸市的,俩孩子的应对成本太高……面对诸多难以克服、甚至不可克服的难题,俩孩子的选择就很理性。

其三,姑且不论“交易额只有一个铜板”的结论是否严谨,单就现实结果看,彻底否定也很不合适。面临极为艰困的现实挑战,考量问题、选择政策的出发点,就不能局限在赚几个铜板、做多少交易额上,而要考虑一些更要紧的东西,比如,能不能战胜严峻挑战,生存下来并保存好实力,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从这个角度观察,俩孩子的选择,现实且聪明——起码没有死心眼儿,先吃饱肚子,哪怕回家挨顿打呢,到时候也能扛得住。

一个问题多多的小故事,一个闻者稍加思量就能得出“另类”结论的小故事,编故事者当初的立意显然就浪费了。从小故事的编造模式看,编者的生活和工作一定离“经济”不远,有心有力编这样的故事,或者是心有所思、有意表达,或者不过是经年累月被某种比较另类的“学术”训练之后的习惯性反应罢了。于前者而言,完全可以好好表达,尽量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完整且有逻辑;于后者而言,恐怕就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反训练”,同样可以从少讲故事甚至不讲故事入手,控制不住、非讲不可的情况下,也要仔细思量,把故事编圆。

不得不承认,用故事的形式,描述、表现、品评复杂经济生活中的现象、逻辑、取舍、得失,实在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儿,从既往实践看,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恰到好处的人,实在不多。当然,这并不是阻止人讲故事的理由,只是提醒有心于此者——尤其还是从事经济研究的,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格外仔细些。

讲故事也要细思量2020-10-23 02:11:17作者:木木

前段时间,大约是为了能更浅显且形象地把某个经济政策措施分析清楚,使读者更容易辨别其优劣、得失,有人编了一个两个小孩卖烧饼的故事。挺有意思。故事不长,赘述如下:

某地,两个小孩帮家里卖烧饼。出摊前,家里人规定:再饿也不准吃自家饼子!俩孩子答应了,但他们没去大市场,而是在一个无人的荒地里支起了烧饼摊儿。然后,甲孩饿了,用一个铜板买了乙孩的一个烧饼——没吃自家烧饼,合规。不久,乙孩也饿了,用刚赚来的那个铜板,买了甲孩的一个烧饼——也完全合规。如此反复交易,直到天黑,俩人的烧饼卖完了、也吃完了,但交易额只有一个铜板。

一个很生动的小故事。编故事的人想表达的意思和想宣泄的情绪,也很清楚。不过,这个生动的小故事却似是而非,禁不住细究。

其一,俩孩子的家里人,为什么规定再饿也不准吃自家饼子?这是整个故事的基础,无论是逻辑上,还是依了人情世故,这个基础都有问题。

其二,俩孩子为什么不去大市场,偏要把烧饼摊儿支在荒郊野地?但凡脑子没注水的,做出如此选择,总要多多少少考虑一下后果,除非一开始就筹谋好了,吃完烧饼就跑路,否则,回家之后怎么向爹妈交待呢?如此安排故事情节,于情于理明显讲不通,更关键的是,俩孩子的选择居然一样,就更有问题。

这是从俩孩子主观方面的分析,或许客观上也有问题。比如,传说中的大市场就根本不存在,甚至连小市场也没有,俩孩子的选择就可以理解了。再比如,市场确实有,但距离太远,俩孩子走到天黑也到不了;或者通往市场之路太难走,有豺狼虎豹,有荆棘险阻,这条路俩孩子很难走得通。还比如,市场的苛捐杂税太多,卖烧饼的钱还不够交税的,或者有欺行霸市的,俩孩子的应对成本太高……面对诸多难以克服、甚至不可克服的难题,俩孩子的选择就很理性。

其三,姑且不论“交易额只有一个铜板”的结论是否严谨,单就现实结果看,彻底否定也很不合适。面临极为艰困的现实挑战,考量问题、选择政策的出发点,就不能局限在赚几个铜板、做多少交易额上,而要考虑一些更要紧的东西,比如,能不能战胜严峻挑战,生存下来并保存好实力,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从这个角度观察,俩孩子的选择,现实且聪明——起码没有死心眼儿,先吃饱肚子,哪怕回家挨顿打呢,到时候也能扛得住。

一个问题多多的小故事,一个闻者稍加思量就能得出“另类”结论的小故事,编故事者当初的立意显然就浪费了。从小故事的编造模式看,编者的生活和工作一定离“经济”不远,有心有力编这样的故事,或者是心有所思、有意表达,或者不过是经年累月被某种比较另类的“学术”训练之后的习惯性反应罢了。于前者而言,完全可以好好表达,尽量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完整且有逻辑;于后者而言,恐怕就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反训练”,同样可以从少讲故事甚至不讲故事入手,控制不住、非讲不可的情况下,也要仔细思量,把故事编圆。

不得不承认,用故事的形式,描述、表现、品评复杂经济生活中的现象、逻辑、取舍、得失,实在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儿,从既往实践看,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恰到好处的人,实在不多。当然,这并不是阻止人讲故事的理由,只是提醒有心于此者——尤其还是从事经济研究的,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格外仔细些。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