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求道何妨逍遥游,攀爬拥抱生活之树2020-07-03 02:56:04作者:黄家章

时间:2020年6月12日下午6时许;地点:广州,中山大学锡昌堂103讲学厅。

对话与发言的背景:冯达文先生(以下简称:冯、冯老师)于1960年入读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满一甲子,于今年2月正式退休,是众多学子敬重的师长,在学界拥有崇高威望。中山大学哲学系隆重举行冯达文教授荣休仪式,张伟(博导,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致辞后,冯先生做了《学海拾贝六十载》的专题演讲,李萍(博导,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等发表了感言。

王:下面有请黄家章学长上台,给冯老师赠送珍贵的历史照片。

我:谢谢主持人。冯老师,您好!刚才我们通过视频,看到了您过去七十余年里的一百多张照片,我先问一个问题,在这些照片之外,在您现在所有照片中,有没有您爬树的照片?

冯:有,那年我们一起在荔枝园时。

我:冯老师的记忆力真好,马上就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还想问的是,您出生在罗定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长大,在您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或者会有过爬树的经历,有留下您当年爬树的照片吗?

冯:没有,当年没有那种拍照片的条件。

我:好,我明白了。今天在座的各位,刚才看过冯老师的那么多照片中,没有一张爬树的照片,尤其没有冯老师爬在树上传道授业的照片。而我今天要敬赠给冯老师的,就是这样一张照片,我姑且先把它命名为:《达文先生荔园传道图》,之所以称为图,不称为照片,在于它已经不是一张纯粹的照片,而是经过绘画软件处理的照片,换句话说,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图,跟一个著名画家用画笔绘出的效果,基本是一致的。

这张图的源照片,拍摄于2010年6月20日,再过八天,它就满10周岁了。当时也是盛夏,我们一众弟子,给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冯老师贺寿,专门请他和师母一行,到深圳宝安的一个荔枝园品尝荔枝、游玩散心,作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一种逍遥游。

在这张图中,冯老师攀爬在一棵荔枝树上,双手扶着两根树枝,笑着,正在说着什么,灿烂之表情,自然流露,童真之心,溢满了画面。平实而不装,不故作端庄,不故作高大上,是冯老师的特点之一,当天的冯老师,如果装一点,如果不是年近古稀时的聊发少年心,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张图,它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孔夫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图中前排的几位同门弟子,有今天已成长为博士生导师的少明、立胜和重庆诸教授,益海研究员和曾无非系友。

逍遥游是庄子首提的主题,在过去的两千余年里影响深远。在海内外学界,冯老师作为闻名遐迩的研究道家与道教的学问大家,对此是深有体悟的。这个图所反映的,是冯老师带领弟子们的逍遥游,这是一种行为取向,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自觉意识,当然也就蕴含有传道的意味。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几乎每年都有时间陪着冯老师一起吃饭,很高兴看到的一点是,冯老师的牙口很好,吃他想吃的,吃嘛都香。所以,在未来可以展望的岁月里,在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见到冯老师时,我不会问:冯老师,尚能饭否?我想问的是:冯老师,还能爬树否?哈哈哈。

此时此刻,看着这张图,我想起了我们哲学系的师生们都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冯老师以生动而舒展的身体语言告诉我们,不会爬树的博导,不是一个真正能在逍遥游中传道授业的大学者。祝愿冯老师天天康乐,继续攀爬与拥抱生活之树,继续带领我们这些弟子,开展思想与地理意义上的、精神到身体俱全的逍遥游。冯老师不老,我们不敢不青春,我们继续向冯老师学习,去攀爬和拥抱生活之树,生活之树常青,攀爬和拥抱生活之树的我们是青春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海阔天空处,我们继续逍遥游。谢谢冯老师!谢谢大家!

(我向冯老师敬赠《达文先生荔园传道图》,双方握手。)

冯:谢谢家章!

求道何妨逍遥游,攀爬拥抱生活之树2020-07-03 02:56:04作者:黄家章

时间:2020年6月12日下午6时许;地点:广州,中山大学锡昌堂103讲学厅。

对话与发言的背景:冯达文先生(以下简称:冯、冯老师)于1960年入读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满一甲子,于今年2月正式退休,是众多学子敬重的师长,在学界拥有崇高威望。中山大学哲学系隆重举行冯达文教授荣休仪式,张伟(博导,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致辞后,冯先生做了《学海拾贝六十载》的专题演讲,李萍(博导,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等发表了感言。

王:下面有请黄家章学长上台,给冯老师赠送珍贵的历史照片。

我:谢谢主持人。冯老师,您好!刚才我们通过视频,看到了您过去七十余年里的一百多张照片,我先问一个问题,在这些照片之外,在您现在所有照片中,有没有您爬树的照片?

冯:有,那年我们一起在荔枝园时。

我:冯老师的记忆力真好,马上就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还想问的是,您出生在罗定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长大,在您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或者会有过爬树的经历,有留下您当年爬树的照片吗?

冯:没有,当年没有那种拍照片的条件。

我:好,我明白了。今天在座的各位,刚才看过冯老师的那么多照片中,没有一张爬树的照片,尤其没有冯老师爬在树上传道授业的照片。而我今天要敬赠给冯老师的,就是这样一张照片,我姑且先把它命名为:《达文先生荔园传道图》,之所以称为图,不称为照片,在于它已经不是一张纯粹的照片,而是经过绘画软件处理的照片,换句话说,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图,跟一个著名画家用画笔绘出的效果,基本是一致的。

这张图的源照片,拍摄于2010年6月20日,再过八天,它就满10周岁了。当时也是盛夏,我们一众弟子,给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冯老师贺寿,专门请他和师母一行,到深圳宝安的一个荔枝园品尝荔枝、游玩散心,作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一种逍遥游。

在这张图中,冯老师攀爬在一棵荔枝树上,双手扶着两根树枝,笑着,正在说着什么,灿烂之表情,自然流露,童真之心,溢满了画面。平实而不装,不故作端庄,不故作高大上,是冯老师的特点之一,当天的冯老师,如果装一点,如果不是年近古稀时的聊发少年心,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张图,它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孔夫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图中前排的几位同门弟子,有今天已成长为博士生导师的少明、立胜和重庆诸教授,益海研究员和曾无非系友。

逍遥游是庄子首提的主题,在过去的两千余年里影响深远。在海内外学界,冯老师作为闻名遐迩的研究道家与道教的学问大家,对此是深有体悟的。这个图所反映的,是冯老师带领弟子们的逍遥游,这是一种行为取向,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自觉意识,当然也就蕴含有传道的意味。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几乎每年都有时间陪着冯老师一起吃饭,很高兴看到的一点是,冯老师的牙口很好,吃他想吃的,吃嘛都香。所以,在未来可以展望的岁月里,在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见到冯老师时,我不会问:冯老师,尚能饭否?我想问的是:冯老师,还能爬树否?哈哈哈。

此时此刻,看着这张图,我想起了我们哲学系的师生们都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冯老师以生动而舒展的身体语言告诉我们,不会爬树的博导,不是一个真正能在逍遥游中传道授业的大学者。祝愿冯老师天天康乐,继续攀爬与拥抱生活之树,继续带领我们这些弟子,开展思想与地理意义上的、精神到身体俱全的逍遥游。冯老师不老,我们不敢不青春,我们继续向冯老师学习,去攀爬和拥抱生活之树,生活之树常青,攀爬和拥抱生活之树的我们是青春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海阔天空处,我们继续逍遥游。谢谢冯老师!谢谢大家!

(我向冯老师敬赠《达文先生荔园传道图》,双方握手。)

冯:谢谢家章!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