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早期中餐馆里的洋招待2020-06-05 01:54:02作者:

早期前往欧美华人,基本上靠“三把刀”(剪刀开洗衣店、菜刀开餐馆、剃刀开理发店)谋生,都属于很LOW的行当。但是,当餐馆开得高大上了,当本土白人成为企堂招待了,是不是会觉得有些心理平衡了呢?现如今都还有国内的豪华酒店聘请若干金发碧眼的洋招待应景呢!梳理出相关材料,应该有些意思吧。

较早提到中餐馆里洋招待的是鲁汉的《我的留法勤工俭学生活的一段》(八),作者1921-1922年间在巴黎万花楼勤工俭学,老板是广东人张楠,管理者多是广东人,酒楼的中菜厨房也是广东人,但西菜厨房却归法国人管,请的也是法国厨师,这在其他中餐馆包括英美的中餐馆中,都是少见的。更少见的是外面跑堂的“都用法国人,因为中国人痴笨少礼,还够不上服侍洋大人的资格”,尽管“顾客不尽是洋大人,中国人还占半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万花楼乃民国海外中餐馆中有名的高档豪华酒楼。

1925年,翁同龢侄曾孙翁之熹以秘书身份陪同传奇将军徐树铮赴欧考察,在巴黎期间,就多往万花楼,除了提到万花楼价格之昂贵:“(3月12日)与薄以众、王陪彝、宋任东、李友嵩赴粤人所设之万花楼,中式之肴馔而以西法吃之;予辈点一菜名云吞大汤,则馄饨也,每小方碗十二法郎,合一元;炒面一碟十法郎,亦云昂矣。”也同样提到洋招待:“侍者皆法人,生意甚好,司账为一法女。”

可是,当留学生朱梅1933年去到巴黎时,除了“天津饭店的主人是法国女人”,因为她以前“系老萧的妻子,老萧差不多留学欧洲的学生没有人不知道他,他因为开饭店赚了很多钱,但结果都被法国女人拿去了,同他离了婚”,“所有的中国饭店差不多都是中国仆役,只中华楼用了几个法国人。”大约此际万花楼已无复昔日风光了吧;由此又多出一家雇佣洋招待的中餐馆,也好。而巴黎另一家中餐馆新中国饭店,系一留法已十余年的林姓福建籍老留学生所开,“其妇终日为之守店,总管一切店务,颇有文君当垆之风。肴馔调味尚佳,招待备极殷勤。”可谓特殊的洋招待吧!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欧美诸国,法国对中国似乎最友善,固不排斥当中餐馆的洋招待吧;德国因为二战的关系,似乎最排外,可早期柏林的中餐馆,却如1935年访欧的影后胡蝶所见,尽雇德人,而原因是:“近年德国为安插其失业的人民,对于外国人的雇员极力取缔而代以其本国人。所以泰东虽说是中国馆子,可是除了厨子之外,其他一切堂役都是德国人。其他的中国菜馆如天津、汉津及南京等,都是一般没有中国人的员役。”中国餐馆而尽雇洋人,在海外中餐馆中,可谓别树一帜。其实,德国这种情形,在加拿大也发生过,云城即温哥华当局,曾立法要求中餐馆雇工须为西人,固时代抵加,入得中餐馆,侍立皆洋人,初初还颇觉不自在呢。

至于像有的地方,华人少,中餐馆也少,中餐馆还请不到合适的华人侍者而只能请洋招待,则又当别论。如著名医学家余新恩博士1940年留学欧洲,归国后于1946年在《西风》杂志社出版了《留欧印象》一书,写到了当时位于日内瓦湖边花园南首的瑞士唯一一家中餐馆,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共十几个小桌,广东厨子掌勺,瑞士女郎企堂,就属于这种情形。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们的烹饪讲究,招待讲究,尽管价昂客却不少。

至于如徐菽园所说,在普阿不罗有一家上海饭店,里面有几位洋女招待,其中一个名叫Pat的尤为可人,后来打听明白,她已和一位学机械的中国军官同居,每月由那位中国人贴她家用一百美元,她在饭馆里工作每月可收入薪水小账约二百美元,一共是三百美元,中美夫妇二人生活得很舒服了,据说还生了一个孩子,也算是敦睦邦交的急先锋。如此的洋招待还是洋女招待的景观,似乎是最和谐美好的了!

早期中餐馆里的洋招待2020-06-05 01:54:02作者:周松芳

早期前往欧美华人,基本上靠“三把刀”(剪刀开洗衣店、菜刀开餐馆、剃刀开理发店)谋生,都属于很LOW的行当。但是,当餐馆开得高大上了,当本土白人成为企堂招待了,是不是会觉得有些心理平衡了呢?现如今都还有国内的豪华酒店聘请若干金发碧眼的洋招待应景呢!梳理出相关材料,应该有些意思吧。

较早提到中餐馆里洋招待的是鲁汉的《我的留法勤工俭学生活的一段》(八),作者1921-1922年间在巴黎万花楼勤工俭学,老板是广东人张楠,管理者多是广东人,酒楼的中菜厨房也是广东人,但西菜厨房却归法国人管,请的也是法国厨师,这在其他中餐馆包括英美的中餐馆中,都是少见的。更少见的是外面跑堂的“都用法国人,因为中国人痴笨少礼,还够不上服侍洋大人的资格”,尽管“顾客不尽是洋大人,中国人还占半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万花楼乃民国海外中餐馆中有名的高档豪华酒楼。

1925年,翁同龢侄曾孙翁之熹以秘书身份陪同传奇将军徐树铮赴欧考察,在巴黎期间,就多往万花楼,除了提到万花楼价格之昂贵:“(3月12日)与薄以众、王陪彝、宋任东、李友嵩赴粤人所设之万花楼,中式之肴馔而以西法吃之;予辈点一菜名云吞大汤,则馄饨也,每小方碗十二法郎,合一元;炒面一碟十法郎,亦云昂矣。”也同样提到洋招待:“侍者皆法人,生意甚好,司账为一法女。”

可是,当留学生朱梅1933年去到巴黎时,除了“天津饭店的主人是法国女人”,因为她以前“系老萧的妻子,老萧差不多留学欧洲的学生没有人不知道他,他因为开饭店赚了很多钱,但结果都被法国女人拿去了,同他离了婚”,“所有的中国饭店差不多都是中国仆役,只中华楼用了几个法国人。”大约此际万花楼已无复昔日风光了吧;由此又多出一家雇佣洋招待的中餐馆,也好。而巴黎另一家中餐馆新中国饭店,系一留法已十余年的林姓福建籍老留学生所开,“其妇终日为之守店,总管一切店务,颇有文君当垆之风。肴馔调味尚佳,招待备极殷勤。”可谓特殊的洋招待吧!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欧美诸国,法国对中国似乎最友善,固不排斥当中餐馆的洋招待吧;德国因为二战的关系,似乎最排外,可早期柏林的中餐馆,却如1935年访欧的影后胡蝶所见,尽雇德人,而原因是:“近年德国为安插其失业的人民,对于外国人的雇员极力取缔而代以其本国人。所以泰东虽说是中国馆子,可是除了厨子之外,其他一切堂役都是德国人。其他的中国菜馆如天津、汉津及南京等,都是一般没有中国人的员役。”中国餐馆而尽雇洋人,在海外中餐馆中,可谓别树一帜。其实,德国这种情形,在加拿大也发生过,云城即温哥华当局,曾立法要求中餐馆雇工须为西人,固时代抵加,入得中餐馆,侍立皆洋人,初初还颇觉不自在呢。

至于像有的地方,华人少,中餐馆也少,中餐馆还请不到合适的华人侍者而只能请洋招待,则又当别论。如著名医学家余新恩博士1940年留学欧洲,归国后于1946年在《西风》杂志社出版了《留欧印象》一书,写到了当时位于日内瓦湖边花园南首的瑞士唯一一家中餐馆,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共十几个小桌,广东厨子掌勺,瑞士女郎企堂,就属于这种情形。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们的烹饪讲究,招待讲究,尽管价昂客却不少。

至于如徐菽园所说,在普阿不罗有一家上海饭店,里面有几位洋女招待,其中一个名叫Pat的尤为可人,后来打听明白,她已和一位学机械的中国军官同居,每月由那位中国人贴她家用一百美元,她在饭馆里工作每月可收入薪水小账约二百美元,一共是三百美元,中美夫妇二人生活得很舒服了,据说还生了一个孩子,也算是敦睦邦交的急先锋。如此的洋招待还是洋女招待的景观,似乎是最和谐美好的了!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