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效率2020-05-29 01:59:27作者:

“效率”,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无比较,就没意义。

比如围棋,就是格外讲究效率的一种游戏,无论是布局,还是中盘缠斗,抑或锱铢必较地收官,唯一能牵动棋手神经的,大约就是行棋效率。李昌镐一手棋,能实现十几目、甚至几十目的效率,老徐一手棋往往只能收获三五目,有时候还倒贴,棋手水平的高下,就借了行棋效率被清晰标识出来。

除了比较之外,决定“效率”意义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时间;或者这样说,没有时间的参与,“效率”也无所谓意义。这一点,从其定义也能看出——单位时间所得即为效率。正是因为有时间参与始终,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效率就成为短暂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几样东西之一。无论是在本能还是逻辑上,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单位时间里(比如一生),总归是获得、或经历的东西越多,效率当然就越高,人生亦因之而显得越有意义。

越是需要激烈对抗的地方,效率的含金量就越高。比如技击比赛,击打效率绝对是比赛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最新的例证是,68岁的著名武术大师马保国,在30秒钟之内,被临时替补救场的50岁的业余武术爱好者干脆利落地击倒三次,从现场视频看,后者的出击效率,明显要比马大师高出好几个段位。

行棋、出拳有没有效率,虽然也有天分因素,但主要还是依靠艰苦且科学的训练。

围棋、技击如此,商战、投资也一样。以巴菲特为例,据有心人计算,在巴菲特持续至今的投资生涯中,96%的投资财富都是在60岁之后收获的。如果以其持续至今的全投资时间为单位,巴菲特投资赚钱的效率极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仅仅考量巴菲特60岁之前的投资,其投资效率无疑就平庸了许多。

效率的有意思之处即在这里,不同的单位时间,决定出的结果极可能天差地别,如何选择,当然就更有意思。虽然巴菲特全投资生涯的投资效率非常高,据说能达到年均复利20%的增长,但可以负责任地说,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种威力巨大的复利增长模式,相较于短期100%、甚至50%的增长,并不更有吸引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大约就是时间在作祟。

人生苦短,更关键的是,没人敢打包票自己一定能活过巴菲特或是芒格,因此,绝大多数投资人,选择更有效率的生活、可预见时间内的更有效率的投资,既是一种本能,也格外贴合逻辑。多少年来,巴菲特很少有人能学得来的主要原因就是,用几十年有效率的投资,剥夺同时间段内有效率的生活,实在让人很难甘心,毕竟,地中海风情、珠峰雄姿、南美雨林的神秘、极地冰原的寂寥……都足够让人为之神牵梦绕。

从这个角度看,学不来巴菲特也用不着过于难受。一个方面的有效率,必源于其外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无效率,反之亦然,不过都是一种选择、一种坚持罢了。所以,单纯地议论效率,实在无意义,除了要有对比,要参考时间因素,还有考虑更看重什么样的选择。既然是综合考量出的选择,面对所谓的有效率或无效率的外在点评,当然也就无需过于纠结。

当然,如果突然有一天,对某一方面的效率开始格外重视了,随之而来的选择,当然就必须不同于以往,无论是在技击场上更有效率地击倒对手,还是在投资领域实现更长久、更有持续性、更有效率的投资,抑或是取得重大的科研突破,都必须进行长时间基础准备工作,包括艰苦的功课、专业的训练、以及忍受人生的枯燥和落寞……于人生或其他什么而言,这样的选择,是等价的、公平的,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奈。

效率2020-05-29 01:59:27作者:木木

“效率”,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无比较,就没意义。

比如围棋,就是格外讲究效率的一种游戏,无论是布局,还是中盘缠斗,抑或锱铢必较地收官,唯一能牵动棋手神经的,大约就是行棋效率。李昌镐一手棋,能实现十几目、甚至几十目的效率,老徐一手棋往往只能收获三五目,有时候还倒贴,棋手水平的高下,就借了行棋效率被清晰标识出来。

除了比较之外,决定“效率”意义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时间;或者这样说,没有时间的参与,“效率”也无所谓意义。这一点,从其定义也能看出——单位时间所得即为效率。正是因为有时间参与始终,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效率就成为短暂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几样东西之一。无论是在本能还是逻辑上,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单位时间里(比如一生),总归是获得、或经历的东西越多,效率当然就越高,人生亦因之而显得越有意义。

越是需要激烈对抗的地方,效率的含金量就越高。比如技击比赛,击打效率绝对是比赛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最新的例证是,68岁的著名武术大师马保国,在30秒钟之内,被临时替补救场的50岁的业余武术爱好者干脆利落地击倒三次,从现场视频看,后者的出击效率,明显要比马大师高出好几个段位。

行棋、出拳有没有效率,虽然也有天分因素,但主要还是依靠艰苦且科学的训练。

围棋、技击如此,商战、投资也一样。以巴菲特为例,据有心人计算,在巴菲特持续至今的投资生涯中,96%的投资财富都是在60岁之后收获的。如果以其持续至今的全投资时间为单位,巴菲特投资赚钱的效率极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仅仅考量巴菲特60岁之前的投资,其投资效率无疑就平庸了许多。

效率的有意思之处即在这里,不同的单位时间,决定出的结果极可能天差地别,如何选择,当然就更有意思。虽然巴菲特全投资生涯的投资效率非常高,据说能达到年均复利20%的增长,但可以负责任地说,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种威力巨大的复利增长模式,相较于短期100%、甚至50%的增长,并不更有吸引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大约就是时间在作祟。

人生苦短,更关键的是,没人敢打包票自己一定能活过巴菲特或是芒格,因此,绝大多数投资人,选择更有效率的生活、可预见时间内的更有效率的投资,既是一种本能,也格外贴合逻辑。多少年来,巴菲特很少有人能学得来的主要原因就是,用几十年有效率的投资,剥夺同时间段内有效率的生活,实在让人很难甘心,毕竟,地中海风情、珠峰雄姿、南美雨林的神秘、极地冰原的寂寥……都足够让人为之神牵梦绕。

从这个角度看,学不来巴菲特也用不着过于难受。一个方面的有效率,必源于其外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无效率,反之亦然,不过都是一种选择、一种坚持罢了。所以,单纯地议论效率,实在无意义,除了要有对比,要参考时间因素,还有考虑更看重什么样的选择。既然是综合考量出的选择,面对所谓的有效率或无效率的外在点评,当然也就无需过于纠结。

当然,如果突然有一天,对某一方面的效率开始格外重视了,随之而来的选择,当然就必须不同于以往,无论是在技击场上更有效率地击倒对手,还是在投资领域实现更长久、更有持续性、更有效率的投资,抑或是取得重大的科研突破,都必须进行长时间基础准备工作,包括艰苦的功课、专业的训练、以及忍受人生的枯燥和落寞……于人生或其他什么而言,这样的选择,是等价的、公平的,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奈。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