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是创新的基础2020-05-28 09:39:38作者:

一个人做一件事,有积极性、还是没有积极性,表现出来的样子有很大差别。

有积极性的人,不但会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还会力争做快、做得有效率,在做事的全过程中,面对问题、困难,往往会主动想办法、寻求多维度的创新。可以这样说,别管做什么,要想推动创新,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基础;要想推动科技创新,当然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这是使其能在科研过程中充分释放创造力的基础。

前几天,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李克强总理特别谈到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进而充分释放科研创造力的问题。他说,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充分调动亿万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采取的鼓励措施更有针对性、更适当,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充分释放出来,将会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

随后,总理还很具体地阐述了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些方向性举措,比如,要加快解决科研人员在课题申报、经费管理、人才评价、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让更多科研人员既赢得社会尊重,又获得应有报酬。

其实,这些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进而促进创造力充分释放的措施,总理在许多场合讲过许多次,但在具体执行层面,有些措施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对此,总理说,“这让我感到不安”,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客观上会捆绑住科研人员的手脚,于国于民都不利。

或许,是对总理担心的呼应,“两会”召开前,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分领域选择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毫无疑问,这个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既然大家都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和现实也对此予以反复证明,那么,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其创造力,持续、有效率地提升这个“第一生产力”,就是相关改革应有之义。尤其在目前的内外形势下,无论是应对外部的挑战,还是保证内部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达成,都必须围绕这个关键做文章,而这篇大文章的“点睛之笔”,就是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充分提高,一切对此有束缚的条条框框都应该打破。目前,这方面的改革要求已经很迫切,形势也不允许对此再拖拖拉拉。

打破压抑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条条框框,毫无疑问,也需要一些创新精神,也需要闯一闯。回顾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历程,可以说,我们就是这样一路闯过来的。从当年的农村生产改革始,这样一个规律被反复证明——许多时候,在诸多条件、禀赋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仅仅对生产组织形式、激励措施等方面改进、改变一下,往往就能促进生产力实现一轮质的提升。

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显然必须抓住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关切点,总理反复提到的那些问题,就是他们的关切点。面对这些关切点,有关部门显然要有同理心、共情意识,更要充分认识内外形势的迫切性要求,这样才有可能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人类的科技发展历程反复证明,科研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更是风险巨大的探索,越是核心领域的科研,越是如此。因此,科研人员的科学探索,完全值得拥有一个与之对等、且有充足尊严保证的科学回报体系。

这个基础性的工作,目前需要加快一些速度了,总理的“不安”,显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客气话。

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是创新的基础2020-05-28 09:39:38作者:木木

一个人做一件事,有积极性、还是没有积极性,表现出来的样子有很大差别。

有积极性的人,不但会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还会力争做快、做得有效率,在做事的全过程中,面对问题、困难,往往会主动想办法、寻求多维度的创新。可以这样说,别管做什么,要想推动创新,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基础;要想推动科技创新,当然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这是使其能在科研过程中充分释放创造力的基础。

前几天,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李克强总理特别谈到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进而充分释放科研创造力的问题。他说,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充分调动亿万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采取的鼓励措施更有针对性、更适当,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充分释放出来,将会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

随后,总理还很具体地阐述了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些方向性举措,比如,要加快解决科研人员在课题申报、经费管理、人才评价、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让更多科研人员既赢得社会尊重,又获得应有报酬。

其实,这些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进而促进创造力充分释放的措施,总理在许多场合讲过许多次,但在具体执行层面,有些措施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对此,总理说,“这让我感到不安”,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客观上会捆绑住科研人员的手脚,于国于民都不利。

或许,是对总理担心的呼应,“两会”召开前,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分领域选择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毫无疑问,这个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既然大家都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和现实也对此予以反复证明,那么,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其创造力,持续、有效率地提升这个“第一生产力”,就是相关改革应有之义。尤其在目前的内外形势下,无论是应对外部的挑战,还是保证内部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达成,都必须围绕这个关键做文章,而这篇大文章的“点睛之笔”,就是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充分提高,一切对此有束缚的条条框框都应该打破。目前,这方面的改革要求已经很迫切,形势也不允许对此再拖拖拉拉。

打破压抑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条条框框,毫无疑问,也需要一些创新精神,也需要闯一闯。回顾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历程,可以说,我们就是这样一路闯过来的。从当年的农村生产改革始,这样一个规律被反复证明——许多时候,在诸多条件、禀赋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仅仅对生产组织形式、激励措施等方面改进、改变一下,往往就能促进生产力实现一轮质的提升。

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显然必须抓住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关切点,总理反复提到的那些问题,就是他们的关切点。面对这些关切点,有关部门显然要有同理心、共情意识,更要充分认识内外形势的迫切性要求,这样才有可能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人类的科技发展历程反复证明,科研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更是风险巨大的探索,越是核心领域的科研,越是如此。因此,科研人员的科学探索,完全值得拥有一个与之对等、且有充足尊严保证的科学回报体系。

这个基础性的工作,目前需要加快一些速度了,总理的“不安”,显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客气话。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