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云深不知处2021-09-17 09:23:03作者:木木

2018年9月,在做客一档“闲聊”节目的时候,马斯克说他坚信“我们活在模拟中”,认为人类很可能生活在一个被更古老文明设计、创造出来的巨大且先进的计算机游戏中。

其实,这个观点已经被马斯克宣讲过多次,有这样的认识,也算得上实践出真知,整日纠缠在网络世界,思想的维度自然就会慢慢嵌入计算机代码的最深处并日益空灵起来。与马斯克有同样观点的人据说还很多,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 2014年至2019年间,担任Y Combinator公司总裁)就曾经透露,硅谷中的很多人十分痴迷于这种模拟理论,认为现实是计算机生成的;有人甚至希望科学家能想办法把人类从模拟世界中解放出来。

人类是被“某某”创造(模拟)出来的畅想(甚至认定),其实老早就出现在世界各地,马斯克们的“再定义”,不过是给这个“古老灵魂”再套上一个亮闪闪的新面具罢了。不过,也很难简单地以“幼稚之举”对他们的“新认知”进行标定,毕竟对人类而言,“从何处来”、“向何处去”,都是被烙印上“终极”二字的大问题。

既然是终极问题,几乎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准确解答。这也可以理解。困在系统里也好,陷在云深处也罢,“局中人”很难跳出既定维度,当然就更无可能对既定维度进行“上帝”视角下的认知和把握。正如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无论怎样神通广大,也终究逃脱不出系统的设定、代码的束缚,因为“它”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被设定、被束缚。

最近,“元宇宙”的概念突然火热起来。这或许可以理解为“马斯克猜想”的一个变异版。既然很难在可预见的未来时空中证实或证伪人类的“被模拟”属性,退而求其次,创造一个“新世界”并看看它会不会自动运转、衍进、甚而能动力十足地开始自己的“新创造”,似乎也能对问题有所触动。

这当然算是比较善意的揣测,站在这个角度,“元宇宙”概念就颇有一些哲学意义(终极意义)上的价值。不过,从资本市场上的热炒以及舆论场上的各种描摹看,这个横空出世的“新世界”,与小孩子惯常玩儿的“过家家”,似乎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区别不过是线下、线上而已;即使把人类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并且把技术前景预支得足够久远,这个必须借助物理网络存在的游戏,恐怕也很难跟所谓的“宇宙”沾上边。

把“元宇宙”概念的突然风行,理解成市场上的又一次热炒,应该不会冤枉任何人。既然是一次惯常的市场炒作,旁观者乃至参与者与其保持心理上的足够距离,大约就极有必要,这是让头脑足够冷静的基础条件。姑且不论“元宇宙”游戏的市场风险以及蕴藏在风险中的收益如何,单就这类游戏本身以及开发尝试而言,也实在很无聊。在诸多限制、束缚之下,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新世界”,置身其中的角色,很难实现对人类生存既有模式的本质性超脱;一切言之凿凿的所谓“超越”,都天然带了“罂粟花”的味道。

几乎可以断言,这类纯技术性的探索,都带了“游戏人生”的性质,在可预见的未来,对解答困扰人类的那些终极问题,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帮助;而在既定认知体系下,形而上的所谓新探索,好像也很难实现对体系及体系下认知的“实质”超越。面对这些终极问题,人类注定仍要困在浓厚的云雾中摸索很长时间,甚至要永远摸索下去。

既然人类怎么做都很可能无助于终极问题的确定性解决,于是,身陷云雾中的摸索,就具备了现实、世俗意义;而一切现实、世俗的举动,最好还是实话实说的好。“云深不知处”,就是实话实说;在这个问题上不实话实说,那就是骗人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云深不知处2021-09-17 09:23:03作者:木木

2018年9月,在做客一档“闲聊”节目的时候,马斯克说他坚信“我们活在模拟中”,认为人类很可能生活在一个被更古老文明设计、创造出来的巨大且先进的计算机游戏中。

其实,这个观点已经被马斯克宣讲过多次,有这样的认识,也算得上实践出真知,整日纠缠在网络世界,思想的维度自然就会慢慢嵌入计算机代码的最深处并日益空灵起来。与马斯克有同样观点的人据说还很多,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 2014年至2019年间,担任Y Combinator公司总裁)就曾经透露,硅谷中的很多人十分痴迷于这种模拟理论,认为现实是计算机生成的;有人甚至希望科学家能想办法把人类从模拟世界中解放出来。

人类是被“某某”创造(模拟)出来的畅想(甚至认定),其实老早就出现在世界各地,马斯克们的“再定义”,不过是给这个“古老灵魂”再套上一个亮闪闪的新面具罢了。不过,也很难简单地以“幼稚之举”对他们的“新认知”进行标定,毕竟对人类而言,“从何处来”、“向何处去”,都是被烙印上“终极”二字的大问题。

既然是终极问题,几乎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准确解答。这也可以理解。困在系统里也好,陷在云深处也罢,“局中人”很难跳出既定维度,当然就更无可能对既定维度进行“上帝”视角下的认知和把握。正如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无论怎样神通广大,也终究逃脱不出系统的设定、代码的束缚,因为“它”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被设定、被束缚。

最近,“元宇宙”的概念突然火热起来。这或许可以理解为“马斯克猜想”的一个变异版。既然很难在可预见的未来时空中证实或证伪人类的“被模拟”属性,退而求其次,创造一个“新世界”并看看它会不会自动运转、衍进、甚而能动力十足地开始自己的“新创造”,似乎也能对问题有所触动。

这当然算是比较善意的揣测,站在这个角度,“元宇宙”概念就颇有一些哲学意义(终极意义)上的价值。不过,从资本市场上的热炒以及舆论场上的各种描摹看,这个横空出世的“新世界”,与小孩子惯常玩儿的“过家家”,似乎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区别不过是线下、线上而已;即使把人类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并且把技术前景预支得足够久远,这个必须借助物理网络存在的游戏,恐怕也很难跟所谓的“宇宙”沾上边。

把“元宇宙”概念的突然风行,理解成市场上的又一次热炒,应该不会冤枉任何人。既然是一次惯常的市场炒作,旁观者乃至参与者与其保持心理上的足够距离,大约就极有必要,这是让头脑足够冷静的基础条件。姑且不论“元宇宙”游戏的市场风险以及蕴藏在风险中的收益如何,单就这类游戏本身以及开发尝试而言,也实在很无聊。在诸多限制、束缚之下,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新世界”,置身其中的角色,很难实现对人类生存既有模式的本质性超脱;一切言之凿凿的所谓“超越”,都天然带了“罂粟花”的味道。

几乎可以断言,这类纯技术性的探索,都带了“游戏人生”的性质,在可预见的未来,对解答困扰人类的那些终极问题,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帮助;而在既定认知体系下,形而上的所谓新探索,好像也很难实现对体系及体系下认知的“实质”超越。面对这些终极问题,人类注定仍要困在浓厚的云雾中摸索很长时间,甚至要永远摸索下去。

既然人类怎么做都很可能无助于终极问题的确定性解决,于是,身陷云雾中的摸索,就具备了现实、世俗意义;而一切现实、世俗的举动,最好还是实话实说的好。“云深不知处”,就是实话实说;在这个问题上不实话实说,那就是骗人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