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你心目中的公益是什么2020-07-31 02:09:40作者:马虹玫

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主题是关于“公益”。说起公益,深圳人首先想到的是身穿红马甲的“深圳义工”,或是“感动中国”的深圳歌手丛飞,他们都是深圳公益的亮丽名片。

在当天的活动中,有嘉宾认为,公益就是创造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因为“教育是改善人类不平等最好的途径”。一些人做公益,是因为曾得到他人的无私帮助,最后将善心反哺于深圳,从受惠者到施惠者,形成了良性互动,也让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加入到公益队伍中。

公益慈善是否等于无私奉献,是否完全彻底地不图“回报”呢?一些嘉宾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深圳人之所以那么热衷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其背后有来自社会激励机制的推动和肯定。比如做慈善做公益能够积分落户。但是当公益成为相关利益的考核项目,是不是背离了公益之初心呢?比如去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深圳中学生中考综合素质考评,其中对公益服务的要求,便出现了种种扭曲之状况。最后在社会各层面推动下,该综评方案得到了修正和完善。如何在社会激励机制与公益初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意识到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手段运用的各方面,还有一段长路要持续探索。

公益是否可以与商业结合?用做商业的思维方式运作公益的事业。一些嘉宾对此大为肯定和推崇。因为只有商业化的运作,才能让公益事业有“造血”功能,公益之路方能持久。如果有更多人加入商业向善、公益向善的队伍,以商业模式带动公益发展,将让公益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有人说,不从自身利益出发,获得内心平静,做小事不求回报算一种公益。

是不是只有在规定时间规定情境下由某些特定的人完成的规定动作才叫做公益呢?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并且我极其不愿意看到公益停留在口号宣传以及被用作自我标榜的浅薄层面。我更多地将公益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不需要繁琐的准备,举手之劳都可做到。做公益也不等于做义工,因为无需组织而纯为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前冲凉,进屋换拖鞋一样的自然和简单。十几年前,在垃圾分类还没有得到官方层面的大力推广前,我已经在家里开始了垃圾分类。做这事的出发点非常朴素,说出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我把可回收的物品在家里收纳整齐,交给物业清洁大姐免去她们在肮脏的垃圾桶里翻捡寻觅之苦,与此同时,我自家的垃圾也因此减量。家人也跟着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表彰评选环保达人之类的活动,从来不是我做垃圾分类的出发点。如今回顾,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并没有感觉特别难以坚持。今年疫情初起,我有幸和华为家属们一道,向湖北地市县级医疗机构捐款捐物,略尽绵薄。将公益理想落到生活实处,无论做大公益还是小善行,讲的还是个身体力行。

深圳建市四十周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成就,诞生了华为、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腾讯、万科、大疆等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深商群体。在公益领域,深圳也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并推动了公益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全国志愿服务最早的发源地、制定第一部义工法规,到第一个国际公益组织落地、001号私募基金会注册、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成立,还有世界第一家专业国际公益教育的学院志愿者诞生……深圳公益之路,一步一个脚印,镌刻在城市发展四十年的历程中,并将持续前行。这也是中国公益事业成长、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它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放大,再放大。

你心目中的公益是什么2020-07-31 02:09:40作者:马虹玫

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主题是关于“公益”。说起公益,深圳人首先想到的是身穿红马甲的“深圳义工”,或是“感动中国”的深圳歌手丛飞,他们都是深圳公益的亮丽名片。

在当天的活动中,有嘉宾认为,公益就是创造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因为“教育是改善人类不平等最好的途径”。一些人做公益,是因为曾得到他人的无私帮助,最后将善心反哺于深圳,从受惠者到施惠者,形成了良性互动,也让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加入到公益队伍中。

公益慈善是否等于无私奉献,是否完全彻底地不图“回报”呢?一些嘉宾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深圳人之所以那么热衷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其背后有来自社会激励机制的推动和肯定。比如做慈善做公益能够积分落户。但是当公益成为相关利益的考核项目,是不是背离了公益之初心呢?比如去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深圳中学生中考综合素质考评,其中对公益服务的要求,便出现了种种扭曲之状况。最后在社会各层面推动下,该综评方案得到了修正和完善。如何在社会激励机制与公益初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意识到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手段运用的各方面,还有一段长路要持续探索。

公益是否可以与商业结合?用做商业的思维方式运作公益的事业。一些嘉宾对此大为肯定和推崇。因为只有商业化的运作,才能让公益事业有“造血”功能,公益之路方能持久。如果有更多人加入商业向善、公益向善的队伍,以商业模式带动公益发展,将让公益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有人说,不从自身利益出发,获得内心平静,做小事不求回报算一种公益。

是不是只有在规定时间规定情境下由某些特定的人完成的规定动作才叫做公益呢?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并且我极其不愿意看到公益停留在口号宣传以及被用作自我标榜的浅薄层面。我更多地将公益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不需要繁琐的准备,举手之劳都可做到。做公益也不等于做义工,因为无需组织而纯为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前冲凉,进屋换拖鞋一样的自然和简单。十几年前,在垃圾分类还没有得到官方层面的大力推广前,我已经在家里开始了垃圾分类。做这事的出发点非常朴素,说出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我把可回收的物品在家里收纳整齐,交给物业清洁大姐免去她们在肮脏的垃圾桶里翻捡寻觅之苦,与此同时,我自家的垃圾也因此减量。家人也跟着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表彰评选环保达人之类的活动,从来不是我做垃圾分类的出发点。如今回顾,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并没有感觉特别难以坚持。今年疫情初起,我有幸和华为家属们一道,向湖北地市县级医疗机构捐款捐物,略尽绵薄。将公益理想落到生活实处,无论做大公益还是小善行,讲的还是个身体力行。

深圳建市四十周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成就,诞生了华为、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腾讯、万科、大疆等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深商群体。在公益领域,深圳也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并推动了公益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全国志愿服务最早的发源地、制定第一部义工法规,到第一个国际公益组织落地、001号私募基金会注册、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成立,还有世界第一家专业国际公益教育的学院志愿者诞生……深圳公益之路,一步一个脚印,镌刻在城市发展四十年的历程中,并将持续前行。这也是中国公益事业成长、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它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放大,再放大。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